当沉默震耳欲聋
近期,象征着意大利奢华与工艺的Loro Piana品牌陷入了一起重大丑闻。据意大利Il Fatto Quotidiano报业的调查,该公司被指依赖通过压榨劳工来制作服装的外部供应商。这是一起很严重的指控,尤其是对于一个以标榜工匠精神与尊重手制作的品牌来说。
然而,令许多人震惊的不仅是指控的内容,还有品牌的沉默回应。这种沉默意味深长。在一个声誉实时变化、危机在话题内发酵的时代,不回应就成为了一种“精妙”策略。当今市场和媒体周期的快节奏似乎奖励了那些通过依靠集体记忆的短暂性而“安然度过风暴”的品牌。
这并非个例,像Max Mara和Armani这样的品牌此前也被曝出过类似的问题:其外包供应链存在剥削劳工的现象,尤其是在不透明的合作组织中。同样,没有官方回应、没有承认责任,最终也没有实际结果。
但这种“等一等”策略并非总是奏效。就像英国快时尚巨头Boohoo,该品牌在2020年因莱斯特工厂恶劣的劳工环境而受到迅速且猛烈的打击:声誉受损迫使该公司在数月内与90多家供应商终止合作。在莱斯特大约100家公司中,只有6家因其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得以在供应链中保留下来。问责的利斧劈向了整个地区的供应链,而非品牌本身,或那些将生产转移到新闻监督和调查难以触及的遥远地区的竞争对手。
尽管如此,Boohoo拒绝完全承担责任:“我们不知道供应链中发生了什么。”这一既常见又无法被接受的借口。换句话说,各大品牌乐意为“意大利制造”(或“英国制造”)的质量邀功,而不愿为其背后的劳工实践负责。这是一个不容再被忽视的伦理矛盾。
那么意大利和英国的反应为何如此不同?也许是因为在意大利,时尚产业与民族认同密切相连,质疑它近乎是一种亵渎。又或许是意大利的机构和媒体缺乏使公众持续关注此类话题的能力或意愿。于是随时间流逝,一切就被遗忘了。
从我们的立场来看,这种变化不仅不可接受,甚至十分荒谬。幕后工作者深知,真正的价值在于人本身。是他们的技艺、奉献和将原材料转化为可穿戴艺术的能力,而不是品牌和价格标签,造就了时尚的价值。
这些丑闻,及其处理方式提醒我们,如果集体记忆缺乏透明度和责任感,它就会快速消失。正是这种遗忘让该体系在奢华、卓越和民族自豪感的幌子下持续运作。
若有兴趣,我们推荐您观看莱斯特事件相关视频:https://m.youtube.com/watch?v=ArF1MrDUpjY
并阅读时尚革命组织关于时尚透明度指数的报告及视频:https://www.fashionrevolution.org/fashion-transparency-index/